我们提供:药盒,药盒印刷技术,彩箱印刷 ,食品药品包装、特产礼品包装、工业包装、商务印刷为核心业务
 
  • “岭南药祖”如何坚守到底?
  • “岭南药祖”如何坚守到底?
    药盒监管码 药盒 药盒印刷 药盒监管码 药盒 药盒印刷
      黄祥华如意油。
      寻找老字号·药业篇
      数据显示:佛山曾是成药“老大” 现在药业年产值居省内第五
      统筹:邓柱峰、陈昕宇 文/记者廖银洁、赵冬芹 图/记者龙成通(除署名外)
      正在经历改造的福贤路,安详、静谧,没有了往日的喧哗。每当走过这里,总能从这些斑杂的遗迹、古色的骑楼中,找出岁月深处的悠悠记忆。翻开早前网络热传的长卷《印象·福贤》,便能寻觅到一些褪去的繁华。这当中,佛山中成药的成名往事,便与这条老街点滴相连。
      长卷中,福贤路有个明显的特点,就是医馆林立,这里讲述着佛山制药业曾经的辉煌。清代是佛山成药业兴盛时期,仅有名号可考的药坊就有近100家,这种风光也一直延伸到上世纪50年代。在这里,既有福贤路178号的“梁仲弘蜡丸馆”,又随处可见“冯了性跌打酒”、“黄祥华如意油”、“李众胜堂保济丸”等招牌,行医济世的场景更是为不少佛山人津津乐道几十年。
      斜阳安静地照在正在经历翻修的骑楼上,残旧、没落,更有几分静谧,这多多少少与佛山当今药业有点类似。据了解,随着一批中成药名家的“远走他乡”,以及省内药业市场的风云竞争,目前,佛山药业的年产值约26亿元,位居广东省第五。曾是 “岭南药祖”的佛山,在业界的地位也在不可避免地滑落。这块金字招牌如何传承?如何突围?正在引发医药界的思索。
      历史重现:“广东成药之乡” “药铺比米店多”
      20世纪以前,凭借水运优势,佛山一直是各省药材的交易中心。根据《参药行碑记》的记载,清乾隆年间,佛山仅在200米的豆豉巷(今“升平路”)中就有27家药店。当时佛山人口大概是30万,制药店铺就有近百家,百年老字号就达30多家。据称,这些从事中医和中药的先行者,除了利用官方(药局方)制药外,还有部分名医通过总结经验或整理祖传秘方,以自己名字冠名生产中成药。康熙年间《广东新语》曾载:“广东抱龙丸,为天下所贵。”这一说,展示的不止是“抱龙丸”的威水,更是历史的重现。
      “抱龙丸”乃佛山的“明星药品”,回溯至明代万历年间,当时梁仲弘在闹市早市街(今福贤路178号)兴建新医馆,定名为“梁仲弘蜡丸馆”,以制作销售抱龙丸为主。这是梁仲弘针对当时卫生环境不好,医疗技术设备差,小儿患上惊风病得不到治疗而夭折时有发生而精心研制,在药品包装上,首创蜡壳封装,更是早于广州。
      “梁仲弘蜡丸馆”是当时佛山镇内以本人名字命名最早的成药店号之一,也是全国中成药最老店号之一。
      成药品种繁多
      说起以名字命名的药品,不得不提“冯了性”。同样是明代万历年间,冯了性怀着父亲冯炳阳创制的跌打药酒秘方由家乡新会来到佛山,在正埠渡头地方(佛山汾宁路一带)搭了个草棚,生意越做越大,冯了性于是将草棚改为砖瓦房,并用自己的名字作为店名。
      根据资料记载,在清嘉庆至光绪这百年间,佛山中成药更增添了例如敬寿阁万应茶、马百良七厘散、黄祥华如意油、源吉林甘和茶、李众胜堂保济丸、梁家园少林真传膏药等数十个品种,佛山当之无愧地登上了“岭南中成药发祥地”、“广东成药之乡”的宝座。用上周六医药论坛上多位业内专家的话来形容,那个年代的佛山,可谓“药铺比米铺多”。药盒监管码 药盒 药盒印刷
      原因
      “佛药”为何能在那个年代辉煌?
      “佛药”为何能在那个年代如此辉煌?佛山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解读说,首先是人口众多,对药品的需求量大。清中后期佛山人口已经达到了31万,其时无论是徒手求食的手工业者,还是商人巨贾,都需要实用、方便携带的中成药;第二,佛山本土药材丰富,药材行会众多,而且本小利大,有利可图,于是经营者都开始转变经营方式;第三,就是佛山水陆都居于广州上游,交通便利也刺激了“成药”的发展。药盒监管码 药盒 药盒印刷
      时代变迁:制药巨子向外发展 “佛药”逐渐没落
      明清时期的辉煌,使佛山在国内成药发展史上占了一席之地,但这一切,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,也在发生着变化。
      20世纪前期,广三铁路、粤汉铁路相继建成,京广铁路全线通车后,过去靠水运必须经佛山输广州及省外的货物,逐步改成用铁路运输,佛山的商务活动随之减少。此前活跃在佛山的一些商号,纷纷到广州开设分店,“李众胜”、“马百良”、“黄祥华”等巨子都纷纷往广州涌去。
      根据《佛山药业志》记载,民国初年,佛山尚有店号60多家,抗日战争爆发后,成药业一落千丈,抗战期间只剩下37家,从业人员200人左右,兴盛繁华了数百载的“佛药”,转入萧条时期。新中国成立后,佛山制药和售药第一次实现制售分离,发展成独立的工业体系。
      尽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,佛山的药业产值,已经实现了较大的跨越,但是曾经辉煌的“岭南成药之乡”正在面临其他城市的挑战。佛山市医药保健品行业协会会长熊少希指出,对比广州、深圳、中山、珠海等市,佛山已经没有了明显的优势,且差距正在逐步扩大。“在2000年之前,佛山错过了一些发展的机会,尽管2000年以后加快了发展速度,但是许多市场先机已经被占领,要迎头赶上也就不那么容易了。”
      仍在售的“明星佛药”仲弘抱龙丸
      创始人梁仲弘,出生于明嘉靖22年。“抱龙丸”当时被人们作为“看门”药物,凡婴、幼儿患上府呕或急慢性惊风病症者一经服用,立即药到病除。
      马百良七厘散
      始创于清道光年间,始创人马百良,该药主治小儿惊风、祛痰,有“儿科圣药”之称。今佛山生产的七厘散,仍沿用马氏处方。药盒监管码 药盒 药盒印刷
      黄祥华如意油
      店设于祖庙大街文明里77号,于今年3月份重开,由第五代传人黄启昌“掌柜”,专营黄祥华如意油,可治四时感冒、风痰咳嗽、蚊虫叮咬、腹痛腹泻。
      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
      该药酒由冯了性的父亲冯炳阳创制。全国现有生产的冯了性药酒,处方均源于佛山。
      李众胜堂保济丸
      店设祖庙大街18号,旧址现尚存。所制成药有保济丸、胜保油、保和茶等,而以保济丸最负盛名,对感冒、食滞、腹痛、肠胃不适等颇有疗效。
      李广海伤科跌打丸
      李广海于民初时便开始行医,设“李广海跌打医馆”,所创“李广海跌打丸”,历久不衰,是佛山传统名药之一。后“李广海跌打丸”正式改名为“伤科跌打丸”,载入药典。药盒监管码 药盒 药盒印刷
      出路
      一、希望更多老字号“回家”
      深秋的佛山岭南天地别有一番滋味,已经在文明里77号重新“安家”的黄祥华如意油祖铺虽然不那么显眼,但就是这样一家小店,见证着佛山成药的发展历程。如今,“黄祥华如意油”如同一个漂泊多年的游子,终于回到故里,延续“佛药”的传奇。
      时间虽然过去了一百多年,但走进祖铺,清代“下铺上居”的铺面格局依然完整地保留着,亭台楼阁、装药用品都原汁原味地反映祖铺当年的风貌。
      尽管上世纪30年代,佛山沦陷后,“黄祥华如意油”门店一度倒闭,但凭借其老字号影响力和早年建立的信誉,上世纪40年代其传承人在香港设厂并“咸鱼翻身”,行销海内外,至此,“黄祥华如意油”才得以重归故里,尽管目前只是作为旅游纪念品进行销售,但也走出了老字号回归的第一步,得以将故事延续……
      熊少希称,制药一直以来都是佛山的支柱产业,但目前已经渐渐失去了优势,药企本身的创新思维局限是原因之一。他建议,对于本地药企来说,最重要是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,以及注重对“祖方”的传承,政府也要给予本土药企更多的优惠政策。
      他指出,清代就已成名的不少“佛药”企业都是家族式传承,有一些已经不可避免地开始没落,要回归本土,也难免遇到土地等现实条件制约。“作为协会,我们肯定是呼吁大家都像黄祥华一样回归佛山,但不可避免的是,有些已经不适应这个市场了,但一些实力强的药企,还是希望他们可以回到佛山。”
      二、“科技创新”振兴佛药
      在佛山中药领先企业的交流中,“科技创新”是大家一致肯定的佛药振兴之路。以市民熟知的感冒药维C银翘片为例,该药的主要成分维生素C的稳定性不太好,将直接影响药效。1998年,佛山知名药企“德众药业”创新研究出双层压片工艺,该项技术还作为工艺与质量标准为国家标准收录。
      维C银翘片的工艺创新,仅仅是佛山药企在科技创新路上的冰山一角。熊少希认为,以前佛山中药企业的创新还不够,仍然需要加强。不仅在技术层面,在产品和营销管理上都应该实现创新改革。“酒香也怕巷子深,好的管理制度,才能让佛山中药走得更远。”
    药盒监管码 药盒 药盒印刷 药盒监管码 药盒 药盒印刷
    药盒监管码 药盒 药盒印刷 药盒监管码 药盒 药盒印刷
     
    热线电话:010-62524721 鲁ICP备10207450-1号